劉經國手上帶著一個運動手環(huán),記錄著自己一天的運動里程,每天10公里以上的行走,使他總是能在朋友圈中排第一。而很少人知道,他是行走的是一條特殊道路:一條跨越伶仃洋,連接粵港澳三地,深入40多米海底的沉管隧道。
“從南側行車道走到施工最前端E28沉管位置,然后再從北車道走回來,查看各個施工點的工作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并協(xié)調解決問題,這是我每天最基本的工作。”劉經國表示。
在珠江口構筑兩個人工島,然后在這兩個人工島之間,用33個巨大的混凝土管子,次第對接起來形成一個近6公里的海底隧道。兩個人工島分別向東西兩個方向延伸,通過主體橋梁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
每一個剛剛安裝完畢的海底隧道管內就好比一個毛坯房,需要經過大量的內部裝修才能成為一個舒適的“家”。作為管內附屬工程,隧道裝修的工作量、難易程度跟沉管安裝對接雖不能相提并論,但卻是最需要用心的地方,因為只有風格美觀、品質優(yōu)良才能讓穿梭于海底隧道的司機和乘客們感到舒適。作為管內附屬工程項目副經理,劉經國就是這個超長海底隧道的精裝“大管家”。管內附屬工程包括管節(jié)接頭混凝土剪力鍵施工、檢修道及排水管溝安裝、結構防火施工、裝飾施工以及綜合管廊結構施工等等,“大管家”的職責就是要保障隧道裝修安全、高效、優(yōu)質展開。
2014年底,劉經國帶著他的團隊從桂山沉管預制廠到西人工島,開始籌備管內施工作業(yè)。不久,他就遇到了一個棘手問題:“很多同事習慣了桂山島預制廠的工廠標準化的作業(yè)環(huán)境,雖說那邊也是荒島,但幾公里外最起碼還有常住居民,而西人工島和隧道里面真就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孤島……”,封閉的作業(yè)場景和單調枯燥的生活環(huán)境,很多同事都不適應。為了讓同事們靜下心來,劉經國想了很多辦法。“我們給大家搞培訓、放電影、打籃球,裝Wifi……,就是要讓大伙充實起來”。幾個月沒有離開過孤島的劉經國讓大家感動和欽佩,大伙也紛紛習慣和適應了島上的安靜和“無憂無慮”。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需要安裝16000塊預制構件和8000塊預制蓋板,所有的產品都在桂山的小構件預制廠生產制造。每個人都知道,只有保證了產品的生產質量,才能確保安裝的精度和美觀度。“每次清理模板,工人師傅們要用土工布包裹刮刀仔仔細細地清除掉表面的殘渣,再用干毛巾擦拭干凈,最后用高壓氣槍進行二次清理,必須要達到‘紙巾擦拭干凈無塵’的標準……”回憶起小構件的預制過程,劉經國說。
從小構件預制廠到海底隧道需要經過10多公里的海上運輸,如何保障預制構件在多次轉運及安裝過程中不能有任何的碰撞和污染,成為劉經國和他的團隊需要充分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細節(jié)!劉經國跟同事們始終強調要從細節(jié)入手,就拿起重吊裝來說,除了需要保持夾具重心與成品重心在一條直線上,緩慢起吊,還要求操作人員雙手潔凈,以防污染構件。
從小構件的支墊方式、吊具防護、堆放要求以及安裝方法,劉經國和他的團隊都制定了嚴格細致的規(guī)范和操作手冊。“我們還給每一個檢修道構件穿上潔白的新衣——貼膜保護”,負責小構件轉運的老張笑著說。給預制構件穿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工費加上“衣服”的成本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比起產品的美觀,這些都不算什么”,一旁的質檢員湯井偉插話道。
管內附屬施工項目較多,各項工作基本上都是依照順序開展的,每項工作都經歷著從試驗到典型施工再進入正式施工,每項施工前期,劉經國基本上都要帶領技術人員在現(xiàn)場交流、研究、優(yōu)化、試驗、總結。“我都要親自動手操作,自己能做到的,證明可以達到的,才能要求作業(yè)人員做到,而且還想辦法越做越好”。摸著安裝完畢的檢修道預制構件,劉經國說道。
受沉管管內空間限制,大型作業(yè)機械無法進出輔助作業(yè),且施工戰(zhàn)線較長,施工效率問題也困擾著劉經國和他的團隊。檢修道安裝遵循裝配化施工標準,劉經國和同事們根據(jù)現(xiàn)場需求,查閱資料,咨詢相關專家,并開展多次討論,設計出了4個專門的作業(yè)機具。這套機具集吊裝系統(tǒng)、精調系統(tǒng)于一身,在方便搬運的同時,也能很好的保護檢修通道構件,保證安裝平穩(wěn)、精準。
“不要看他生活上有時候大大咧咧,和和氣氣的,在工作上他容不得一絲一毫馬虎。我們把每一塊檢修道的安裝精度都控制在1毫米以內,現(xiàn)場具體操作時按小于0.5毫米控制”技術員王俊說道。
在劉經國的QQ簽名上寫著“零瑕疵、零容忍、零缺陷”,這不僅是對產品質量和安裝精度的要求,更是對團隊的嚴苛要求,為了將安裝精度控制在1毫米的誤差范圍內,他們采用安裝底部植入可調節(jié)螺栓后注漿工藝,成功克服了因采用混凝土墊層而引起的線形變形質量通病。“不僅大大降低了構件的破損率,安裝效率提高了5倍左右”劉經國介紹道。檢修道預制構件安裝前,他們使用高精度激光儀進行測量放線,所有的測量點、線投影到沉管底板、豎墻的安裝參照物。“我們有量身訂制的測量對準工具,嚴格檢查安裝質量,并根據(jù)檢查結果對檢修道構件的標高、軸線、錯臺等情況反復精調。”負責測量工作的高應東表示。
隧道內通風有限,管內施工易產生粉塵,作業(yè)車輛來回穿梭,為保證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管內各項施工粉塵必須嚴格控制。為此,劉經國認真研究每一道工序,要求盡可能采用無塵工藝、降塵措施以及除塵工作;防火板安裝屬于高空作業(yè),為了保障安裝工作效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和施工風險,劉經國和同事們專門設計了電動頂升支架。
劉經國經常會跟同事們商量如何在保障安裝精度的“慢節(jié)奏”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因為他們深知肩上的重任:按照目前的施工計劃,在2016年年底,隧道內部裝修要實現(xiàn)與沉管安裝施工同步。
每每被同事和朋友問及他的工作內容時,他總是給自己貼上隧道精裝“大管家”的標簽。大管家不易當,“管內附屬整體就像是在完成一個雕塑,理想的基材有了,專業(yè)的工具有了,期待觀賞的觀眾很多,只有精雕細琢,做出最完美的作品呈現(xiàn)才不留遺憾。” 望著深邃而忙碌的海底隧道,劉經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