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首席專家“組閣攻關”,中交二航局激發(fā)創(chuàng)新源動力——一座橋上誕生30項原創(chuàng)技術
【湖北日報 2022年6月13日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隋業(yè)輝 陳嘉倫】
橋上汽車飛馳,橋下巨輪穿行
6月12日,溫州甌江入???公里處,剛通車的溫州甌江北口大橋三座主塔巍然屹立。
這座大橋是世界首座三塔四跨雙層鋼桁梁懸索橋,由湖北建橋軍團聯袂建造。面對三個世界級首創(chuàng)帶來的難題,中交二航局采用首席專家“組閣攻關”,以科技創(chuàng)新引領橋梁智能建造,在一座橋上打破三項世界紀錄,并誕生30余項原創(chuàng)技術。
軟泥層中,穩(wěn)住50萬噸沉井
由于大橋位于甌江入??冢軓娕_風、強潮涌、深厚軟土影響以及通航、航空限高嚴等諸多因素制約,大橋選擇“三塔四跨”懸索橋、混凝土結構做中塔、淤泥土質中用沉井做基礎的設計方案。
有橋梁專家表示,這樣的橋型在世界范圍內存在很多技術空白,沒有核心原創(chuàng)技術,不可能建造起來。
這讓44歲的中交二航局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總經理張永濤想起到近20年前同樣的一幕——參加工作不久的他參建世界上首座跨徑超千米的斜拉橋——蘇通長江大橋。建設之初,西方同行質疑:中國人有建造千米級斜拉橋的實力嗎?“我們不信邪,攻克4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將‘不可能’在我們手中變成了現實。”
“這次,也要一樣!”
張永濤打破條條框框,建立創(chuàng)新協(xié)同機制,由他任首席專家,“組閣”攻關團隊,成員包括技術中心裝備部副總工黃劍、項目部負責人向自立以及項目總工郝聶冰、生產副經理張平等。
錨碇是懸索橋的重要部分,沉井則是錨碇的基礎形式之一。40多米厚、軟如奶油的淤泥層,如何讓50萬噸的沉井“穩(wěn)得住”?技術中心專家團隊反復研究,開出“國內最長36米砂樁置換”的藥方。
新的問題又來了。由于沉井尺寸較大,猶如薄板容易因撓度過大而開裂。技術團隊潛心攻關,研發(fā)出“十字拉槽加全斷面小鍋底開挖”法。隨后,3次下沉均采用新工藝。2020年4月,沉井歷時兩年下沉完成,沉入地下61.5米,誤差控制精準,創(chuàng)造了世界首例強潮河口深厚軟土超大沉井建造的奇跡。
智能機器人為主纜“梳頭”
三塔或多塔懸索橋均須面臨中塔處主纜抗滑移難題,這被稱作世界級難題。
甌江北口大橋兩根主纜中心水平間距41.8米,每根主纜由169根索股組成,長2300米,單根索股由127絲直徑5.4毫米鍍鋅高強鋼絲組成,重約54噸,鋼絲抗拉極限強度為1860兆帕。每根主纜可吊起約1.5個“遼寧號”航母,兩根主纜鋼絲總長度加起來能夠繞地球2圈。
為固定超長索股,專家團隊設計制造了世界首個深槽索鞍。“索鞍從外形上看,就像一把‘梳子’,其隔板之間的縫隙用來放置主纜索股。”郝聶冰說。
更大的深度,代表著更高的難度!面對90厘米的極限入鞍挑戰(zhàn),工程師們探索智能工裝技術,研發(fā)出國內首臺智能化深槽入鞍機器人,采用液壓頂桿作為機械手,將索股“推”進索鞍,整個過程平穩(wěn)可控,相比傳統(tǒng)人工入鞍方式效率提升30%。大橋主梁由110榀鋼桁梁組成,最大吊裝節(jié)段重1050噸,相當于240頭成年大象的重量,為了能一次性吊裝,專門研發(fā)世界最大吊重能力的千噸級纜載吊機。
在張永濤看來,未來類似甌江北口大橋的世界級大橋會更多,因為隨著資源節(jié)約、綠色低碳等理念深入人心,大橋要兼顧多種功能、并一跨過江,不斷挑戰(zhàn)“深水”“大跨”“高速”等世界建橋難題,對建橋企業(yè)來說,要提前搶占智能制造高地。
這甌江北口大橋,僅是二航局最新通車的橋梁作品之一。這家“湖北建橋軍團”主力之一稱,眼下在建的世界級大橋還有10多座,不斷攀登建橋技術新高度。
底氣來自于掌握核心技術。
近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了國家企業(yè)技術中心2021年評價結果,中交二航局技術中心以96.8分的高分,在1744家國家企業(yè)技術中心中脫穎而出,位列全國第三名。該公司累計有100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一流水平,20次斬獲國際橋梁大會(IBC)大獎和“菲迪克”工程項目獎。
首席專家“組閣攻關”,中交二航局激發(fā)創(chuàng)新源動力——一座橋上誕生30項原創(chuàng)技術 (hubeidaily.net)